“打车难”卷土重来监管政策需宽柔相济
2018-08-06 16:39:12来源:广西时报网
自“网约车新政”实施,至今已经两周年。近日,多地打车难问题伴随着频繁降雨“卷土重来”,约车平台或显示“附近无可用车辆”或提示“排队人数较多,请耐心等待”。网约车出现“打车难”现象,除了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外,是否还有其他原因?越来越细化的行业监管,对网约车的“新生态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对网约车而言,应如何在监管和发展中找到平衡?
网约车具有方便、灵活、服务好等特点,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。不过,近来部分城市网约车再次出现了“打车难”的情况,笔者认为,除了像天气等意外因素无法控制,监管政策则属于人为因素可以调整,应秉持鼓励创新、审慎包容原则,采取宽柔相济的方式,满足现实市场需求,解决“打车难”问题。
据某共享经济研究团队调查数据显示,2018年3月至7月,北京市网约车应答率下降22%,单均应答时长增加3.4倍。之所以如此,则跟北京市加强网约车执法,打击非法运营有很大关系,由于很多网约车不符合标准,在执法严厉、罚款较重的情况下,就不敢再轻易接单,导致网约车运营数量骤降,市民打不到车,产生焦虑情绪,对监管部门亦心生不满,部分人为了赶时间,甚至被迫打货车出行,增加了出行风险。
其他城市“打车难”诱因亦与北京相似,都是地方政府所发布的网约车标准过高,令合规车辆和司机严重不足,很多司机为了谋生,违规私下开超标网约车,在监察执法不严时,社会影响并不大,可一旦执法收紧,“打车难”就立刻重现。违规开网约车确实不对,理应受到处罚,但是地方标准太过严苛,导致网约车供给不足,则就需要反思了。市场正常合理需求不宜过度压抑,应适时调整地方网约车标准,增加供应量,以满足市场所需。
网约车新政发布两周年以来,部分城市根据实施情况,结合市民的反馈意见,对地方网约车细则主动进行调整,以适应市场需求状况。诸如杭州出租车和网约车从业人员“两证合一”;安徽芜湖将车辆要求从三年放宽为五年,降低车辆轴距和排量要求,取消了网约汽车驾驶员证六年有效期规定等;福建泉州降低对车辆准入门槛;甘肃兰州将原先的车辆轴距、不得接入多平台等要求删除等,从而增加当地网约车数量,有效缓解“打车难”问题,亦赢得市民的认同。
由此可见,网约车监管政策并非一成不变,各地应多考虑实际情况,以满足市民需求、提供舒适服务为原则,对网约车细则进行适当调整,尊重市场竞争规律,鼓励良性竞争,以市场发展倒逼行业升级。
责任编辑:孙知兵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广西时报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!
精彩推荐
最近更新
-
{
- 广西首台强生眼力健“Catalys白力士”在...
- “G219遇见大香格里拉 2021解锁新玩法...
- 扎根年轻消费者,看极兔速递如何玩转营销路
- 凝聚共识 全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202...
- 牵手“懂行人”:桂电要做教育数字化转...
- 一年花46元报200万,广西人的福利来了
- 山里凤凰飞出村庄电子商务联通全国 广...
- “养蜂”百匠之十匠之-----杨子安
- 国家卫健委:让“互联网+医疗”不再“野...
- 碧桂园杨鹏:深耕地产行业多年 助力长...
- 新房间里的老冤家:甲醛检测与治理的市...
- 索尼公布2018东京电玩展参展游戏
- 龙湖跨界进军养老产业 正视“长投入慢...
- 败走上海滩非恒大末日
- 商务部部长钟山主持召开跨国公司座谈会
- 股市低迷成交量逐月走低 9月份以来券商...
- 年内34家上市公司涉区块链遭问询 仅9家...
- 《黑色行动4》公测结束 热卖已成定局
- 次新股重新走强 三大策略掘金18只潜力股
- 埃尔克森倒戈一击 广州恒大1比2不敌上海上港
- 5G建设将进入重要窗口期 13只概念股吸...
- 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向上修复 逾15亿元大...
- “女性读博该不该生娃”话题上热搜